对泛化的“一票否决”要坚决否决

2019-03-26 10:19: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中办日前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其中提出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通知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目前,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多地已出台文件,要求严控“一票否决”事项。(综合新华社近日报道)

作为一种考核、问责制度,“一票否决”的初衷是为了强调某个阶段某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起到了不少积极作用,推动了许多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转变了一些干部“推脱绕”“庸懒散”等不良作风。

但“一票否决”同样也怕被泛化、被滥用。现实中,不少基层干部身处红线林立的“一票否决网”中——除了中央明确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党风廉政建设等项目外,不少地方还加入了教育科研、物价涨幅、城镇建设、税费征收、招商引资等诸多事项,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多过滥的“一票否决”,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据新华社报道,在一些地方,报刊征订、档案管理等工作也要纳入“一票否决”;最多的时候,江苏北部某县基层干部的“头顶”有17个“一票否决”事项;一些地方尽管不直接使用“一票否决”的说法,却要求基层干部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将其与评奖评优、提拔晋升挂钩,成为变相的“一票否决”,愈发令基层干部不堪重负。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一票否决”被滥用至此,其副作用自然就日益显现。比如,现实中不断出现的“一票被否,一年白干”事例,让一些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比如,处处都是“一票否决”,导致基层工作的重点不突出,在一定程度陷入无序状态。更为严重的是,泛化的“一票否决”还导致一些基层出现工作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

“一票否决”被滥用,根源在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手握“一票否决”的“大棒”,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便不去考虑基层干部的承受力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大搞“责任甩锅”,把层层推动工作变为层层推卸责任,把层层传导压力变为层层加码,把“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变为“一级看着一级干,一级逼着一级干”。如此简单化的方式,不是懒政又是什么?不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外在表现又是什么?

“一票否决”不是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筐”,决不可被滥用。将基层干部从泛化的“一票否决”中解放出来,必须对“一票否决”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严控此类事项,该退出的退出,该清理的清理。与此同时,要通过改革创新,摆脱对“一票否决”的依赖,不断探索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为基层干部减负的同时,更好激励他们拼搏进取、苦干实干。  (蔡晓辉)


责任编辑:韩霄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