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2019-01-16 09:29: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

省政协委员 王立忠

近年来,我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时代,面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任务,我省应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把窗子开得更大。围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出更多对外开放窗口。尽快设立以雄安新区为核心的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推动三大港口由运输大港向国际综合贸易大港转变,打造开放新高地。强化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滨海新区联动,探索设立京津冀投资贸易便利化开放合作示范区。

把台子搭得更多。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角,政府要搭好平台,积极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高峰论坛,努力办好我省现有综合性展会和专业性展会,培育发展省内高端论坛,让企业更好唱响河北声音。

把对子结得更实。根据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精准确定钢铁、水泥、玻璃、装备制造等行业国际产能重点合作区域。以项目为基础,有序推进国际友好城市建设,为深化企业合作创造更好条件。

把路子铺得更宽。一方面要“硬化路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机场功能,拓宽“空中走廊”,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连接“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另一方面还应“装好护栏”,加强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融资服务、风险防控服务和专业配套服务。

破解四大阻碍 助推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省政协委员 常明山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河北各地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大胆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系统工程,河北在承接非首都功能过程中仍存在四大阻碍,应从四个方面发力补齐短板助推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这四大阻碍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异构明显,由于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大,产业链条缺少有效衔接。二是承接平台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仍然存在。一些平台刚开始运作,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地区间、园区间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招商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现象。三是公共服务落差阻碍人口和产业流动,三地户籍身份带来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和保障方面的政策差异,制约了要素流动。四是行政体制仍存在一定壁垒,三地在税收减免、创新支持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存在政策差异,降低了企业到河北投资的意愿。

河北应主动作为,补齐发展短板。首先,在产业对接协作中,逐步从偏重单方面转移疏解向更加注重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全区域优化产业布局方向转变;其次,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民营资本、社会组织等参与力度;另外,不断补齐公共服务发展的短板,筑巢引凤。

转换观念紧抓机遇 加快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省政协委员 范社岭

我省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滨海旅游条件优越,油气资源储备丰富,发展海洋经济资源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在海洋经济方面还存在海洋经济总量偏低、海陆联动性差、海洋开发深度不足、支撑体系不健全、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为此建议:

转换发展观念,架起经济强省建设新支点。要树立海陆一体发展的全新理念,把充分开发、充分利用、充分保护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新支点。

紧抓发展机遇,构建现代海洋经济新体系。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推动我省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依托京津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和海洋工程等技术,积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港口、港区和港城开发,构建陆海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提高海洋渔业附加值。加快海洋休闲旅游业发展,打造最优的滨海康养休闲度假区。

完善支撑体系,提升海洋产业创新驱动力。制定支持政策,降低用海用地成本,鼓励沿海未利用土地开发先行先试。全面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升海洋金融服务能力。

强化环境治理,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行陆地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完善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相关配套法规,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原则,严格沿海工程项目环评制度,健全海域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省政协委员 关军锋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但目前乡村治理工作中,还存在缺乏现成经验遵循、系统合力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民群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建议:

进一步完善“三治合一”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村民法治教育,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乡村文明的融合。

壮大“新农民”群体。加大培育力度,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发挥“乡贤”资源优势,增强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统筹施治。发挥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和企业、合作社、红白理事会等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大乡村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力度,在农民个体和村委会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桥梁。

更新理念,创新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公信力,及时了解群众心愿,提高农民乡村治理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明确职责。明确党委的领导责任,乡镇政府、村委会的主体责任。将乡村治理成效作为考核重要权重。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优化融入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以有效乡村治理工作推动乡村整体振兴。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省政协委员 张京红

当前,我省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创新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平台缺乏、协同研发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建议: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和科技领军人才,着力提高民营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尽快制定《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打造一支创新型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引进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支持我省民营企业在京津设立研发中心、孵化器,引导京津科研院所在民营企业中设立分支机构、中试基地。鼓励高校院所人才与民营企业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加快推进我省科技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服务民营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筹建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易中心。探索科技成果竞价、难题招标、知识产权拍卖等模式,促进科技成果与民营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尽快规划建设我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机构,着力开展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攻关。整合现有研究机构,组建产业技术专业研究所,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优质便捷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科研院所校改革,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加快“民参军”“军转民”步伐,带动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高效推进机制 加快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

省政协委员 张纬东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对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还存在政策不完善、政府云平台建设缓慢等问题。为此建议:

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高效推进机制。以廊坊、承德、张家口等环京津区域为重点,形成特色产业聚集区。成立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形成京津冀一体化数据资产交易市场。

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数据共享开放应用。加快建设省级“云上河北”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平台开展数据融合治理,向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

促进产业集聚,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加快建设完善宏观经济、信用、审计等领域大数据应用项目。重点在环京津区域培育扶持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构建面向京津冀、覆盖全国的大数据产业集群。

优化人才引育机制,助力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省内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大数据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大数据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深化行业应用,厚植大数据发展环境。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优化社会营商环境。

标本兼治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省政协委员 李艳军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出台“减负”政策,然而“学校减负、家长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仍然存在,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很大困扰。

目前,在“减负”方面主要存在5方面问题:在校时间相对延长、课业负担相对较重;“择校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部分民办学校通过“提前招生”“面试”等形式选拔优质生源,加剧了“小升初”的竞争;课外教育培训“抢跑”的起跑线不断下移,中小学生负担加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家长担心孩子竞争力不够强。

建议:一是做好相关政策服务管理,科学合理增加学生休息时间,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着力从政策上保证学生的睡眠;二是建立作业公示制度,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科学设定家庭作业总量、内容和形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规范管理课外培训机构,开展拉网式排查,向社会公布具备办学资质的教育机构及被取缔的教育机构,杜绝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四是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公办学校、民办学校都要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范围、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开展招生工作;五是强化家校联系合作,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做好课上课后、家庭学校的有效衔接。

深化城乡医疗体制改革 推动健康河北建设

省政协委员 张 辉

近年来,我省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然而,制约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内部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建议:

加强部门联动,构建城乡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为核心,积极推进各种模式医联体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设置专门的医学影像、病理学诊断和医学检验医疗机构。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夯实城乡卫生基础。完善相关政策,督导地方财政全额配套;在全省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在全省打造15分钟急诊、急救圈;实施基层卫生人员三年培训计划。

创新服务运行模式,实现乡村一体化。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之间逐步形成“以乡带村、以村促乡、乡村一体、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模式;扩大基层医保用药目录,适当增加基层大病报销定点单位。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医卫人员薪酬。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医疗行业薪酬制度,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乡镇卫生院纳入公益一类单位保障,人员实行“县招、县管、乡用”;建立健全村医准入退出机制,拓宽村医补充渠道。

推动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省政协委员 孙世友

河北是农业大省,又环绕京津,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也是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迫切要求。为此,建议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做好顶层设计、提升技术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落实扶持政策;推动农业科技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

加强化肥农药污染综合防控。全面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降低化学农药用量。

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科学处置。科学划定禁养区,合理确定养殖规模,推行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科学配制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氮、磷等排放;在重点区域,推进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强化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在重点区域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创新地膜回收与再利用机制。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法治化。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依法防治农业种植、养殖引起的土壤、水体、大气污染;依法支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鼓励社会民众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省政协委员 王建民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制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匮乏、创新投入偏低。为此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统筹部署,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找准重点发展方向,在全省形成差异化布局,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将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带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最大的政策支持,使之逐步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

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落实企业研发收入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或返还的政策,并对发展较快的产业予以税收奖励支持。

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建立高层次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加速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大力引导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鼓励大企业牵头承担重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进审批“最多跑一次”

省政协委员 胡世宁

去年以来,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多证合一”等改革举措,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但由于在观念革新、部门协同以及技术手段等环节的制约, “最多跑一次”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建议:

注重顶层设计。省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梳理、优化,对不合时代要求的特别是已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事项给予废止。这项工作要引入专家智囊和社会第三方力量。

强化部门衔接。结合新一轮的党政机构改革,进一步明晰各行政部门的职责边界。省级层面要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管理的机构和职能,对上能高效地联络协调国家各部委办局,在省内可以加强对省直部门及市、县两级的工作监督和指导。

打通数据壁垒。首先,要实现物理连通,加快各网融合并限期实现与平台的互联互通。其次,协调、统一技术标准,彻底消除数据资源共享和协同利用的技术瓶颈。第三,省级各部门今后不应再单独新建信息系统,所有的业务应用要立足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平台。另外,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共用机制。 加强业务监管。省级部门加强对下放事项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对下放事项的合理性、执行力进行评价并及时予以调整完善。对于基层确实“接不住”的事项,要及时予以行政干预或上收。

实施“厕所革命” 助力乡村振兴

省政协委员 梁立敏

厕所问题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各地农村改厕进度并不均衡,与实现2020年改厕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中,我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尚未形成合力,省市县三级农村改厕牵头部门不同,协调推进乏力;二是缺乏资金保障,加之一些偏远山村经济基础薄弱,影响改厕工作的推进;三是设计存有缺陷,对冬季“防冻”、沿海“渗雨”缺乏考虑;四是管理维护弱化,多数厕所不能纳入排污管道统一处理,粪污抽取的市场化服务未能及时跟进;五是宣传引导不够。

要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必须要建立统筹兼顾的推进模式,统一机制,统一政策,统一方案,统一考评。要切实加大农村改厕资金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贴,允许县级财政整合涉及环境改善资金用于改厕。推广实用技术弥补质量缺陷,研究推广低成本、低能耗、少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化改厕后续管理,推进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支持有一定规模的厕具生产、维修服务企业在各地设立厕所维修服务机构。改变宣传引导方式,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韩霄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